Promise、async/await 已经逐渐成为主流的异步处理方式,所以了解其实现原理非常重要。这一课时我们就来讲讲 Promise 和 async/await 的实现。
Promise/A+ 规范
在编写 Promise 之前,我们必须了解 Promise/A+ 规范。由于内容较长,下面我总结了几点,更详细的内容可以查阅 Promise/A+ 规范。
Promise 是一个对象或者函数,对外提供了一个 then 函数,内部拥有 3 个状态。
then 函数
then 函数接收两个函数作为可选参数:
promise.then(onFulfilled, onRejected)
同时遵循下面几个规则:
- 如果可选参数不为函数时应该被忽略;
- 两个函数都应该是异步执行的,即放入事件队列等待下一轮 tick,而非立即执行;
- 当调用 onFulfilled 函数时,会将当前 Promise 的值作为参数传入;
- 当调用 onRejected 函数时,会将当前 Promise 的失败原因作为参数传入;
- then 函数的返回值为 Promise。
Promise 状态
Promise 的 3 个状态分别为 pending、fulfilled 和 rejected。
- pending:“等待” 状态,可以转移到 fulfilled 或者 rejected 状态
- fulfilled:“执行”(或 “履行”)状态,是 Promise 的最终态,表示执行成功,该状态下不可再改变。
- rejected:“拒绝” 状态,是 Promise 的最终态,表示执行失败,该状态不可再改变。
Promise 解决过程
Promise 解决过程是一个抽象的操作,即接收一个 promise 和一个值 x,目的就是对 Promise 形式的执行结果进行统一处理。需要考虑以下 4 种情况。
情况 1: x 等于 promise
抛出一个 TypeError 错误,拒绝 promise。
情况 2:x 为 Promise 的实例
如果 x 处于等待状态,那么 promise 继续等待至 x 执行或拒绝,否则根据 x 的状态执行 / 拒绝 promise。
情况 3:x 为对象或函数
该情况的核心是取出 x.then 并调用,在调用的时候将 this 指向 x。将 then 回调函数中得到结果 y 传入新的 Promise 解决过程中,形成一个递归调用。其中,如果执行报错,则以对应的错误为原因拒绝 promise。
这一步是处理拥有 then() 函数的对象或函数,这类对象或函数我们称之为 “thenable”。注意,它只是拥有 then() 函数,并不是 Promise 实例。
情况 4:如果 x 不为对象或函数
以 x 作为值,执行 promise。
Promise 实现
下面我们就根据规范来逐步实现一个 Promise。
Promise() 函数及状态
由于 Promise 只有 3 个 状态,这里我们可以先创建 3 个 “常量” 来消除魔术字符串:
var PENDING = 'pending'var FULFILLED = 'fulfilled'var REJECTED = 'rejected
由于 Promise 可以被实例化,所以可以定义成类或函数,这里为了增加难度,先考虑在 ES5 环境下实现,所以写成构造函数的形式。
使用过 Promise 的人肯定知道,在创建 Promise 的时候会传入一个回调函数,该回调函数会接收两个参数,分别用来执行或拒绝当前 Promise。同时考虑到 Promise 在执行时可能会有返回值,在拒绝时会给出拒绝原因,我们分别用 value 和 reason 两个变量来表示。具体代码如下:
function Promise(execute) {var self = this;self.state = PENDING;function resolve(value) {if (self.state === PENDING) {self.state = FULFILLED;self.value = value;}}function reject(reason) {if (self.state === PENDING) {self.state = REJECTED;self.reason = reason;}}try {execute(resolve, reject);} catch (e) {reject(e);}}
我们在第 09 课时中提过,Promise 是单次执行的,所以需要判断状态为 PENDING 的时候再执行函数 resolve() 或函数 reject() 。同时 Promise 的内部异常不能直接抛出,所以要进行异常捕获。
then() 函数
每个 Promise 实例都有一个 then() 函数,该函数会访问 Promise 内部的值或拒绝原因,所以通过函数原型 prototype 来实现。then() 函数接收两个回调函数作为参数,于是写成下面的形式:
Promise.prototype.then = function (onFulfilled, onRejected) {}
根据第 1 条原则,如果可选参数不为函数时应该被忽略,所以在函数 then() 内部加上对参数的判断:
onFulfilled = typeof onFulfilled === "function" ? onFulfilled : function (x) {return x};onRejected = typeof onRejected === "function" ? onRejected : function (e) {throw e};
根据第 2 条规则,传入的回调函数是异步执行的。要模拟异步,可以通过 setTimeout 来延迟执行。再根据第 3 条和第 4 条规则,应根据 Promise 的状态来执行对应的回调,执行状态下调用 onFulfilled() 函数,拒绝状态下调用 onRejected() 函数。
var self = this;switch (self.state) {case FULFILLED:setTimeout(function () {onFulfilled(self.value);})break;case REJECTED:setTimeout(function () {onRejected(self.reason);})break;case PENDING:break;}
等待状态下就有些麻烦了,需要等到 Promise 状态转变时才能调用。
按照常规处理方式,可以建立一个监听,监听 Promise 的状态值改变。由于浏览器环境和 Node.js 环境的事件监听不一样,考虑兼容性,这种实现会比较复杂。
换个角度来看,在不考虑异常的情况下 Promise 的状态改变只依赖于构造函数中的 resolve() 函数和 reject() 函数执行。所以可考虑将 onFulfilled() 和 onRejected() 函数先保存到 Promise 属性 onFulfilledFn 和 onRejectedFn 中,等到状态改变时再调用。
case PENDING:self.onFulfilledFn = function () {onFulfilled(self.value);}self.onRejectedFn = function () {onRejected(self.reason);}break;
最后看第 5 条规则,then() 被调用时应该返回一个新的 Promise,所以在上面的 3 种状态的处理逻辑中,都应该创建并返回一个 Promise 实例。以执行状态为例,可以改成下面的样子。
case FULFILLED:promise = new Promise(function (resolve, reject) {setTimeout(function () {try {onFulfilled(self.value);} catch (e) {reject(e)}})});break;
同时,它带来的另一个效果是支持链式调用。在链式调用的情况下,如果 Promise 实例处于等待状态,那么需要保存多个 resolve() 或 reject() 函数,所以 onFulfilledFn 和 onRejectedFn 应该改成数组。
case PENDING:promise = new Promise(function (resolve, reject) {self.onFulfilledFn.push(function () {try {onFulfilled(self.value);} catch (e) {reject(e)}});self.onRejectedFn.push(function () {try {onRejected(self.reason);} catch (e) {reject(e)}})});break;
对应的,Promise 构造函数中应该初始化属性 onFulfilledFn 和 onRejectedFn 为数组,同时 resolve() 和 reject() 函数在改变状态时应该调用这个数组中的函数,并且这个调用过程应该是异步的。
function Promise(execute) {...self.onFulfilledFn = [];self.onRejectedFn = [];...function resolve(value) {setTimeout(function() {...self.onFulfilledFn.forEach(function (f) {f(self.value)})})}function reject(reason) {setTimeout(function() {...self.onRejectedFn.forEach(function (f) {f(self.reason)})})}}
resolvePromise() 函数
前面提到解决过程函数有两个参数及 3 种情况,先来考虑第 1 种情况,promise 与 x 相等,应该直接抛出 TypeError 错误:
function resolvePromise(promise, x) {if (promise === x) {return reject(new TypeError("x 不能与 promise 相等"));}}
情况 2,x 为 Promise 的实例,应该尝试让 promise 接受 x 的状态,怎么接受呢?
直接改变 promise 状态肯定是不可取的,首先状态信息属于内部变量,其次也无法调用属性 onResolvedFn 和 onFulfilledFn 中的待执行函数。所以必须要通过调用 promise 在构造时的函数 resolve() 和 reject() 来改变。
如果 x 处于等待状态,那么 promise 继续保持等待状态,等待解决过程函数 resolvePromise() 执行,否则应该用相同的值执行或拒绝 promise。我们无法从外部拒绝或执行一个 Promise 实例,只能通过调用构造函数传入的 resolve() 和 reject() 函数来实现。所以还需要把这两个函数作为参数传递到 resolvePromise 函数中。
在函数 resolvePromise() 内部加上情况 2 的判断,代码如下:
function resolvePromise(promise, x, resolve, reject) {...if (x instanceof Promise) {if (x.state === FULFILLED) {resolve(x.value)} else if (x.state === REJECTED) {reject(x.reason)} else {x.then(function (y) {resolvePromise(promise, y, resolve, reject)}, reject)}}}
再来实现情况 3,将 x.then 取出然后执行,并将执行结果放入解决过程函数 resolvePromise() 中。 考虑到 x 可能只是一个 thenable 而非真正的 Promise,所以在调用 then() 函数的时候要设置一个变量 excuted 避免重复调用。同时记得在执行时添加异常捕获并及时拒绝当前 promise。
if ((x !== null) && ((typeof x === 'object') || (typeof x === 'function'))) {var executed;try {var then = x.then;if (typeof then === "function") {then.call(x, function (y) {if (executed) return;executed = true;return resolvePromise(promise, y, resolve, reject)}, function (e) {if (executed) return;executed = true;reject(e);})} else {resolve(x);}} catch (e) {if (executed) return;executed = true;reject(e);}}
情况 4 就很简单了,直接把 x 作为值执行。
Promise 测试
编写测试代码永远是一个好习惯,为了验证编写的 Promise 正确性,引用一个专门用来测试 Promise 规范性的模块 promises-aplus-tests,该模块内置了数百个测试案例,支持命令行一键测试。只是在导出模块的时候需要遵循 CommonJS 规范,并且按照要求导出对应的函数。最终代码地址请点击这里获取。
测试结果如下图所示:

async/await
async 是 ES2017 标准推出的用于处理异步操作的关键字,从本质上来说,它就是 Generator 函数的语法糖。
什么是 Generator 函数?
Generator 函数是 ES6 提出的除 Promise 之外的另一种异步解决方案,不同于常见的异步回调,它的用法有些 “奇怪”。这里我们只简单介绍一下它的主要用法。
当声明一个 Generator 函数时,需要在 function 关键字与函数名之间加上一个星号,像下面这样:
当调用 Generator 函数后,函数并不会立即执行,而是返回一个迭代器对象。
- 函数体内部使用 yield 表达式,定义不同的内部状态。
- 当函数体外部调用迭代器的 next() 函数时,函数会执行到下一个 yield 表达式的位置,并返回一个对象,该对象包含属性 value 和 done,value 是调用 next() 函数时传入的参数,done 为布尔值表示是否执行完成。
下面是一个将异步回调函数改写成 Generator 函数的示例代码:
function asyncFn(cb) {setTimeout(cb, 1000, 1)}function* fn() {var result = yield asyncFn(function(data) {it.next(data);})console.log(result)}var it = fn()it.next()
下面讲讲这段代码的执行逻辑。
- asyncFn() 是一个自定义的异步回调函数,1 秒后返回数值 1。
- 先调用 Generator 函数得到迭代器 it,但此时函数并没有执行,需要执行迭代器的 next() 函数才能调用函数 fn() 。
- Generator 函数 fn() 内部调用异步函数 asyncFn 时使用了 yield 关键字,代表此处暂停执行,等到异步函数 asyncFn 执行完成后再执行后面的代码。
- 1 秒后,匿名回调函数内部得到的返回值 1,通过 it.next() 函数返回这个值,并告诉迭代器继续执行后面的 console.log。
async/await 原理
虽然说 Generator 函数号称是解决异步回调问题,但却带来了一些麻烦,比如函数外部无法捕获异常,比如多个 yield 会导致调试困难。所以相较之下 Promise 是更优秀的异步解决方案。
async/await 做的事情就是将 Generator 函数转换成 Promise。下面代码描述的是 async 的实现逻辑:
function generator2promise(generatorFn) {return function () {var gen = generatorFn.apply(this, arguments);return new Promise(function (resolve, reject) {function step(key, arg) {try {var info = gen[key](arg);var value = info.value;} catch (error) {reject(error);return;}if (info.done) {resolve(value);} else {return Promise.resolve(value).then(function (value) {step("next", value);}, function (err) {step("throw", err);});}}return step("next");});};}
它将 Generator 函数包装成了一个新的匿名函数,调用这个匿名函数时返回一个 Promise。在这个 Promise 内部会创建一个 step() 函数,该函数负责递归调用 Generator 函数对应的迭代器,当迭代器执行完成时执行当前的 Promise,失败时则拒绝 Promise。
总结
本课时通过代码实例深入分析了 Promise/A+ 规范以及 async/await 的实现原理。对于手写 Promise 的过程,重点不在于实现结果,而在于实现过程,即先理解清楚规范,然后根据规范一步一步地去实现和优化。对于 async/await 语法糖,结合 Generator 函数,理解其封装原理即可。
最后布置一道练习题:学完本课时内容后,试着自己动手写一个 Promise,看看能否通过测试用例。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