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、什么是索引?

  1. 1、对数据库表中一列或多列的值进行排序的一种数据存储结构。
  2. 2、类似书的目录,使用索引可以快速访问数据库表中的行记录数据。
  3. 3、基本原理:存储引擎通过遍历索引定位基表中的行,然后返回给Server层,再去为这些行记录数据进行where条件过滤。
  4. 4InnoDB存储引擎的叶子结点数据是按照主键rowid进行排序的,目的是方便对磁盘做顺序I/O

二、索引的数据结构

  1. MySQL数据库使用B+tree索引结构,B+tree是由二叉树 -> 平衡二叉树 -> B-tree树逐步演化而成。

1、二叉树结构

  1. 每个结点至多有2个子结点
  2. 二叉树有左右序之分,次序不能颠倒
  3. 二叉树中,左子树的键值永远比右子树的键值小,并且小于根结点的键值

2、平衡二叉树结构

  1. - 解决了二叉树节点深度增加,查询的均分复杂度上升的问题,拥有比二叉树更快的查询速度
  2. - 条件:
  3. 左右两个子树的高度差的绝对值不超过1
  4. 左右两个子树也都是平衡二叉树

3、B-tree结构(Btree、B树)

  1. 一个结点可以拥有多于2个子结点的多叉查找树
  2. 所有叶子结点都在同一层
  3. 叶子结点不包含任何关键字信息

4、B+tree索引结构

  1. B-tree结构的变体,双向链表结构,一种多路搜索树
  2. 所有关键字信息都存放在叶子结点,并包含这些关键字记录的指针
  3. 叶子结点按照关键字大小顺序连接,因此访问关键字的顺序是连续性的,不需要回溯上一个结点
  4. 所有数据都存放在叶子结点中

三、B+tree索引分类

  1. show index from 表名,
  2. 可以查看表中有哪些索引,使用expalin命令可以查看SQL语句的执行计划(优化器对SQL语句的优化执行方案)。

1、聚集索引和普通索引

  • B+tree索引分为两大类:聚集索引和非聚集索引

聚集索引

  1. 叶子结点存放表中所有行数据记录的信息;
  2. 对于聚集索引,数据即索引,索引即数据;
  3. 创建主键时会自动创建;

普通索引

  1. 叶子结点不包含所有行的数据记录,只存放索引字段的键值和行记录数据的主键值;
  2. 检索数据时,通过普通索引叶子结点找到主键,再通过主键来获取行数据记录;

MySQL语法:

  1. ALTER TABLE 表名 ADD INDEX 索引名(列名);
  2. CREATE INDEX 索引名 ON 表名(列名);
  3. create index ename_index on emp(ename);
  4. drop index ename_index on emp;
  5. show index on emp;

2、主键索引(聚集索引)和唯一索引

主键索引必须满足三个条件:

主键索引就是聚集索引

  1. 主键值必须唯一;
  2. 不能包含NULL值;
  3. 必须保证值是自增的(自增保证insert是顺序的,基于磁盘的顺序访问特性,提高了存取效率);
  • 唯一索引必须满足一个条件:

    1. 值必须是唯一的,但是值允许是NULL
  • 一张表只能有一个主键索引,但是唯一索引可以有多个

  • MySQL语法:

    创建主键索引:创建主键时自动创建;

    创建唯一索引:ALTER TABLE emp add unique(列名);

3、覆盖索引

  • 通过索引就可以直接返回查询数据,不需要在查询索引之后再去回表查询数据,减少了磁盘I/O操作,因此查询速度快
  • 使用explain命令查看SQL语句的执行计划
    extra列出现Using index关键字,表明SQL语句使用了覆盖索引;
  • 符合覆盖索引的场景
    必须在select列出所需要的列,而不能写select * from emp;

4、前缀索引

  • BLOB、TEXT、较长的VARCHAR类型的列,为前面最左侧的若干个字符创建的一种索引
  • MySQL语法:
    ALTER TABLE emp add key(columnName(prefixLength));
  • 这种索引很小,所查询较快
  • 不足之处:

    不能在ORDER BY和GROUP BY中使用;

    不能用做覆盖索引

5、联合索引(复合索引)

  • 在表中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列上创建的索引
  • 利用索引上的附加列,可以缩小检索的段池范围,更快的检索数据
  • MySQL语法:
    create index idx_c1_c2 epm(列名c1,列名c2);
  • 在使用过程中,必须要满足最左前缀原则:

    创建索引时,将选择性高的列放在前面;

    一条查询语句可以只使用索引中的一部分,但是必须从最左索引列开始;

    如使用索引idx_c1_c2,可以检索c1或者c1,c2,但是不能直接检索c2;

  • 例外情况select * from emp where c1=? or c2=?

    不能使用联合索引,需要创建两个单列索引或者考虑使用union;

6、哈希索引

  • 采用哈希算法,把键值换算成哈希值
  • 只能进行等值查询,不能进行排序、模糊查找、范围查询
  • 查询速度快,检索时不需要像B+tree从根节点到叶子结点逐级查找,只需一次哈希算法即可立刻定位到数据位置

四、使用explain命令查看SQL语句的执行计划

1、type列,表示查询类型

  • 出现all关键字,说明全表扫描

2、key列,表示是否使用索引

  • 出现null关键字,说明没有使用索引

3、rows列,表示在SQL语句执行过程中扫描行数的估算值

  • 数值越大,说明需要扫描的行数越多,耗时越长

4、extra列,

  • 出现Using filesort关键字,说明排序使用了文件系统,性能较差
  • 出现Using temporary关键字,说明使用了内存临时表空间,性能较差
  • 出现Using index condition关键字,说明使用了索引过滤(ICP优化),where条件可以使用索引,在存储引擎层直接做过滤操作
  • 出现Using MRR关键字,说明范围扫描使用了MRR优化特性,

    1. 把普通索引的叶子结点上查找到的主键值的集合存储到read_rnd_buffer
    2. read_rnd_buffer中对主键值排序;
    3. 最后利用排序后的主键值集合进行顺序回表读取行记录数据;
    4. 因此达到了进行顺序I/0访问磁盘的目标,避免查询过程中出现I/0随机访问,提高了I/O效率;
  • 出现Using join buffer(Batched Key Access)关键字,说明表连接使用BKA优化特性,

    1. BKA是提高join性能的算法,在读取被join表的记录时使用顺序I/0
    2. MySQL使用索引访问第二个join表时,使用一个join buffer收集第一个操作对象生成的相关列值,批量传递给引擎层做索引查找;
    3. 使用时基于MRR特性;

5、filtered列,表示返回结果的行占需要读取到的行(rows列的值)的百分比

五、索引的利弊

1、使用索引的好处

  • 提高数据检索效率
  • 提高聚合函数的效率 (组函数 max(), min()…)
  • 提高排序效率
  • 使用覆盖索引可以避免回表

2、使用索引的正确方式

  • 适合创建索引的列:

    经常被查询的条件列;

    经常用于表连接的列;

    经常排序分组的列;

  • 不适合创建索引的列:

    选择性低的字段不要创建索引,如性别字段只能筛选出1/2的数据,区分度不大,不该创建索引;

    很少查询的列不要创建索引,需要事先和需求方沟通确认;

    大数据类型字段不要创建索引,如text、blob类型字段不要创建索引;

  • 避免的情况

    尽量避免不要使用NULL,MySQL对含有NULL值的列很难进行查询优化,会让索引、索引的统计信息及比较运算更加复杂,因此DBA经常推荐使用NOT NULL;

    尽量在MySQL客户端的应用程序中做运算和判断,不要让数据库做各种运算;

3、索引失效的情况

  • 通过索引扫描的行记录数超过全表的30%,优化器不会走索引,变成全表扫描
  • 联合索引中,第一个查询条件不是最左索引列
  • 联合索引中,第一个索引列使用范围查询,只能使用到部分索引,有ICP出现
  • 联合索引中,第一个查询条件不是最左前缀列
  • 模糊查询条件列,最左以通配符%开始(可以放到子查询里)
  • 两个单列索引,一个检索,一个排序,只能使用其中一个索引(查询语句中最多只能使用一个索引),这种情况考虑创建联合索引
  • 查询字段有索引,但是使用了函数运算

4、索引的副作用

  • 创建太多的索引,在DML操作时,将会增加维护索引的负担