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0 年,几个搞 IT 的年轻人,在美国旧金山成立了一家名叫 “dotCloud” 的公司。
![[转]10分钟看懂Docker和K8S - 图1](/uploads/projects/ixxw@tool/177c44782855cdb6da3c8fef862a0ffa.jpeg)
这家公司主要提供基于 PaaS 的云计算技术服务。具体来说,是和 LXC 有关的容器技术。
![[转]10分钟看懂Docker和K8S - 图2](/uploads/projects/ixxw@tool/9324cc5a2002a7c2af439c32ea224c61.jpeg)
LXC,就是 Linux 容器虚拟技术(Linux container)
后来,dotCloud 公司将自己的容器技术进行了简化和标准化,并命名为——Docker。
![[转]10分钟看懂Docker和K8S - 图3](/uploads/projects/ixxw@tool/b3317189eb04fa6aec8ac2a6abf9381f.jpeg)
Docker 技术诞生之后,并没有引起行业的关注。而 dotCloud 公司,作为一家小型创业企业,在激烈的竞争之下,也步履维艰。
正当他们快要坚持不下去的时候,脑子里蹦出了 “开源” 的想法。
什么是 “开源”?开源,就是开放源代码。也就是将原来内部保密的程序源代码开放给所有人,然后让大家一起参与进来,贡献代码和意见。
![[转]10分钟看懂Docker和K8S - 图4](/uploads/projects/ixxw@tool/8e313e4548f885a0a81e2460bc234a57.jpeg)
Open Source,开源
有的软件是一开始就开源的。也有的软件,是混不下去,创造者又不想放弃,所以选择开源。自己养不活,就吃 “百家饭” 嘛。
2013 年 3 月,dotCloud 公司的创始人之一,Docker 之父,28 岁的Solomon Hykes正式决定,将 Docker 项目开源。
![[转]10分钟看懂Docker和K8S - 图5](/uploads/projects/ixxw@tool/7f568375aa0976ecb839d0cc9fe00c36.jpeg)
Solomon Hykes(今年刚从 Docker 离职)
不开则已,一开惊人。
越来越多的 IT 工程师发现了 Docker 的优点,然后蜂拥而至,加入 Docker 开源社区。
Docker 的人气迅速攀升,速度之快,令人瞠目结舌。
开源当月,Docker 0.1 版本发布。此后的每一个月,Docker 都会发布一个版本。到 2014 年 6 月 9 日,Docker 1.0 版本正式发布。
此时的 Docker,已经成为行业里人气最火爆的开源技术,没有之一。甚至像 Google、微软、Amazon、VMware 这样的巨头,都对它青睐有加,表示将全力支持。
Docker 火了之后,dotCloud 公司干脆把公司名字也改成了 Docker Inc. 。
Docker 和容器技术为什么会这么火爆?说白了,就是因为它 “轻”。
在容器技术之前,业界的网红是虚拟机。虚拟机技术的代表,是VMWare和OpenStack。
![[转]10分钟看懂Docker和K8S - 图6](/uploads/projects/ixxw@tool/7e9db664ac0f1540a89e96a19019e761.jpeg)
相信很多人都用过虚拟机。虚拟机,就是在你的操作系统里面,装一个软件,然后通过这个软件,再模拟一台甚至多台 “子电脑” 出来。
![[转]10分钟看懂Docker和K8S - 图7](/uploads/projects/ixxw@tool/b4eb2ec128d41a4b515afb6ddb69c825.jpeg)
虚拟机,类似于 “子电脑”
在 “子电脑” 里,你可以和正常电脑一样运行程序,例如开 QQ。如果你愿意,你可以变出好几个 “子电脑”,里面都开上 QQ。“子电脑” 和“子电脑”之间,是相互隔离的,互不影响。
虚拟机属于虚拟化技术。而 Docker 这样的容器技术,也是虚拟化技术,属于轻量级的虚拟化。
虚拟机虽然可以隔离出很多 “子电脑”,但占用空间更大,启动更慢,虚拟机软件可能还要花钱(例如 VMWare)。
而容器技术恰好没有这些缺点。它不需要虚拟出整个操作系统,只需要虚拟一个小规模的环境(类似 “沙箱”)。
![[转]10分钟看懂Docker和K8S - 图8](/uploads/projects/ixxw@tool/a3fb1e86a3bbc8511dd7ebc2ff3e9659.jpeg)
沙箱
它启动时间很快,几秒钟就能完成。而且,它对资源的利用率很高(一台主机可以同时运行几千个 Docker 容器)。此外,它占的空间很小,虚拟机一般要几 GB 到几十 GB 的空间,而容器只需要 MB 级甚至 KB 级。
![[转]10分钟看懂Docker和K8S - 图9](/uploads/projects/ixxw@tool/868a2d3e9d56bfcad937929a40570ba8.jpeg)
容器和虚拟机的对比
正因为如此,容器技术受到了热烈的欢迎和追捧,发展迅速。
我们具体来看看 Docker。
大家需要注意,Docker 本身并不是容器,它是创建容器的工具,是应用容器引擎。
想要搞懂 Docker,其实看它的两句口号就行。
第一句,是“Build, Ship and Run”。
![[转]10分钟看懂Docker和K8S - 图10](/uploads/projects/ixxw@tool/fab25fc032877fab5a255782e91e2971.jpeg)
也就是,“搭建、发送、运行”,三板斧。
举个例子:
我来到一片空地,想建个房子,于是我搬石头、砍木头、画图纸,一顿操作,终于把这个房子盖好了。
![[转]10分钟看懂Docker和K8S - 图11](/uploads/projects/ixxw@tool/288b99a30cd3b72aed28c4f711eb0990.jpeg)
结果,我住了一段时间,想搬到另一片空地去。这时候,按以往的办法,我只能再次搬石头、砍木头、画图纸、盖房子。
但是,跑来一个老巫婆,教会我一种魔法。
这种魔法,可以把我盖好的房子复制一份,做成 “镜像”,放在我的背包里。
![[转]10分钟看懂Docker和K8S - 图12](/uploads/projects/ixxw@tool/29b089a604acff353ce513418e0dcf92.jpeg)
等我到了另一片空地,就用这个 “镜像”,复制一套房子,摆在那边,拎包入住。
![[转]10分钟看懂Docker和K8S - 图13](/uploads/projects/ixxw@tool/cd6f2e220ea3d023e83b680387a4a5f8.jpeg)
怎么样?是不是很神奇?
所以,Docker 的第二句口号就是:“Build once,Run anywhere(搭建一次,到处能用)”。
Docker 技术的三大核心概念,分别是:
- 镜像(Image)
- 容器(Container)
- 仓库(Repository)
我刚才例子里面,那个放在包里的 “镜像”,就是Docker 镜像。而我的背包,就是Docker 仓库。我在空地上,用魔法造好的房子,就是一个Docker 容器。
说白了,这个 Docker 镜像,是一个特殊的文件系统。它除了提供容器运行时所需的程序、库、资源、配置等文件外,还包含了一些为运行时准备的一些配置参数(例如环境变量)。镜像不包含任何动态数据,其内容在构建之后也不会被改变。
也就是说,每次变出房子,房子是一样的,但生活用品之类的,都是不管的。谁住谁负责添置。
每一个镜像可以变出一种房子。那么,我可以有多个镜像呀!
也就是说,我盖了一个欧式别墅,生成了镜像。另一个哥们可能盖了一个中国四合院,也生成了镜像。还有哥们,盖了一个非洲茅草屋,也生成了镜像。。。
这么一来,我们可以交换镜像,你用我的,我用你的,岂不是很爽?
![[转]10分钟看懂Docker和K8S - 图14](/uploads/projects/ixxw@tool/12426b325fff4720f710d8453dddaef5.jpeg)
于是乎,就变成了一个大的公共仓库。
负责对 Docker 镜像进行管理的,是Docker Registry 服务(类似仓库管理员)。
不是任何人建的任何镜像都是合法的。万一有人盖了一个有问题的房子呢?
所以,Docker Registry 服务对镜像的管理是非常严格的。
最常使用的 Registry 公开服务,是官方的Docker Hub,这也是默认的 Registry,并拥有大量的高质量的官方镜像。
好了,说完了 Docker,我们再把目光转向 K8S。
就在 Docker 容器技术被炒得热火朝天之时,大家发现,如果想要将 Docker 应用于具体的业务实现,是存在困难的——编排、管理和调度等各个方面,都不容易。于是,人们迫切需要一套管理系统,对 Docker 及容器进行更高级更灵活的管理。
就在这个时候,K8S 出现了。
K8S,就是基于容器的集群管理平台,它的全称,是 kubernetes。
![[转]10分钟看懂Docker和K8S - 图15](/uploads/projects/ixxw@tool/1de7dbde12dacf53599bba7c6332b599.jpeg)
Kubernetes 这个单词来自于希腊语,含义是舵手或领航员。K8S 是它的缩写,用 “8” 字替代了 “ubernete” 这 8 个字符。
和 Docker 不同,K8S 的创造者,是众人皆知的行业巨头——Google。
然而,K8S 并不是一件全新的发明。它的前身,是 Google 自己捣鼓了十多年的Borg 系统。
K8S 是 2014 年 6 月由 Google 公司正式公布出来并宣布开源的。
同年 7 月,微软、Red Hat、IBM、Docker、CoreOS、 Mesosphere 和 Saltstack 等公司,相继加入 K8S。
之后的一年内,VMware、HP、Intel 等公司,也陆续加入。
2015 年 7 月,Google 正式加入 OpenStack 基金会。与此同时,Kuberentes v1.0 正式发布。
目前,kubernetes 的版本已经发展到 V1.13。
K8S 的架构,略微有一点复杂,我们简单来看一下。
一个 K8S 系统,通常称为一个K8S 集群(Cluster)。
这个集群主要包括两个部分:
- 一个 Master 节点(主节点)
- 一群 Node 节点(计算节点)
![[转]10分钟看懂Docker和K8S - 图16](/uploads/projects/ixxw@tool/d9cc497ae8999a899a39bc24ff4a1c68.jpeg)
一看就明白:Master 节点主要还是负责管理和控制。Node 节点是工作负载节点,里面是具体的容器。
深入来看这两种节点。
首先是Master 节点。
![[转]10分钟看懂Docker和K8S - 图17](/uploads/projects/ixxw@tool/dd8d75de7b0e4f9cf82f4a9cf7bd2e35.jpeg)
Master 节点包括 API Server、Scheduler、Controller manager、etcd。
API Server 是整个系统的对外接口,供客户端和其它组件调用,相当于 “营业厅”。
Scheduler 负责对集群内部的资源进行调度,相当于 “调度室”。
Controller manager 负责管理控制器,相当于 “大总管”。
然后是Node 节点。
![[转]10分钟看懂Docker和K8S - 图18](/uploads/projects/ixxw@tool/764656352928e56a967f951b3869665d.jpeg)
Node 节点包括 Docker、kubelet、kube-proxy、Fluentd、kube-dns(可选),还有就是Pod。
Pod 是 Kubernetes 最基本的操作单元。一个 Pod 代表着集群中运行的一个进程,它内部封装了一个或多个紧密相关的容器。除了 Pod 之外,K8S 还有一个Service的概念,一个 Service 可以看作一组提供相同服务的 Pod 的对外访问接口。这段不太好理解,跳过吧。
Docker,不用说了,创建容器的。
Kubelet,主要负责监视指派到它所在 Node 上的 Pod,包括创建、修改、监控、删除等。
Kube-proxy,主要负责为 Pod 对象提供代理。
Fluentd,主要负责日志收集、存储与查询。
是不是有点懵?唉,三言两语真的很难讲清楚,继续跳过吧。
Docker 和 K8S 都介绍完了,然而文章并没有结束。
接下来的部分,是写给核心网工程师甚至所有通信工程师看的。
从几十年前的 1G,到现在的 4G,再到将来的 5G,移动通信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,核心网亦是如此。
但是,如果你仔细洞察这些变化,会发现,所谓的核心网,其实本质上并没有发生改变,无非就是很多的服务器而已。不同的核心网网元,就是不同的服务器,不同的计算节点。
变化的,是这些 “服务器” 的形态和接口:形态,从机柜单板,变成机柜刀片,从机柜刀片,变成 X86 通用刀片服务器;接口,从中继线缆,变成网线,从网线,变成光纤。
就算变来变去,还是服务器,是计算节点,是 CPU。
既然是服务器,那么就势必会和 IT 云计算一样,走上虚拟化的道路。毕竟,虚拟化有太多的优势,例如前文所说的低成本、高利用率、充分灵活、动态调度,等等。
前几年,大家以为虚拟机是核心网的终极形态。目前看来,更有可能是容器化。这几年经常说的 NFV(网元功能虚拟化),也有可能改口为 NFC(网元功能容器化)。
以 VoLTE 为例,如果按以前 2G/3G 的方式,那需要大量的专用设备,分别充当 EPC 和 IMS 的不同网元。
![[转]10分钟看懂Docker和K8S - 图19](/uploads/projects/ixxw@tool/7398263d74c5587c4785175503339fff.jpeg)
VoLTE 相关的网元
而采用容器之后,很可能只需要一台服务器,创建十几个容器,用不同的容器,来分别运行不同网元的服务程序。
![[转]10分钟看懂Docker和K8S - 图20](/uploads/projects/ixxw@tool/822ec093a062428b53cca22ad83dc8d2.jpeg)
这些容器,随时可以创建,也可以随时销毁。还能够在不停机的情况下,随意变大,随意变小,随意变强,随意变弱,在性能和功耗之间动态平衡。
简直完美!
5G 时代,核心网采用微服务架构,也是和容器完美搭配——单体式架构(Monolithic)变成微服务架构(Microservices),相当于一个全能型变成 N 个专能型。每个专能型,分配给一个隔离的容器,赋予了最大程度的灵活。
![[转]10分钟看懂Docker和K8S - 图21](/uploads/projects/ixxw@tool/f2de93a6cdb5cfe0f3632b537df2ecb7.jpeg)
精细化分工
按照这样的发展趋势,在移动通信系统中,除了天线,剩下的部分都有可能虚拟化。核心网是第一个,但不是最后一个。虚拟化之后的核心网,与其说属于通信,实际上更应该归为 IT。核心网的功能,只是容器中普通一个软件功能而已。
至于说在座的各位核心网工程师,恭喜你们,马上就要成功转型啦!
![[转]10分钟看懂Docker和K8S - 图22](/uploads/projects/ixxw@tool/9e1e0c4608b716badea543f5379389e3.jpeg)
喜欢的朋友欢迎继续关注枣君微信公众号:鲜枣课堂
【本文版权归 “鲜枣课堂” 和小枣君所有,未经授权,请勿转载】
![[转]10分钟看懂Docker和K8S - 图23](/uploads/projects/ixxw@tool/0beacdb950458fbbc067cc226ab09a1c.jpeg)
